移動廁所的多重性一面是上百億元資金改造兩萬多個移動廁所,一面是全國每萬人只有2個移動廁所;一邊關乎百姓民生,一邊卻是市政工程的“邊角碎料”……與城市化進程加速相比,“移動廁所”步伐仍顯落后。
移動廁所不僅是“五谷輪回之地”,更是一座城市文明的“試紙”,細節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水平。相關部門還需科學施策,針對“城市管理綜合征”開出良方。
移動廁所每萬人2個移動廁所廠家公廁“如廁難”仍現缺、亂、少。2015年全國新建和改造擴建廁所2.2萬座;2016年將在公廁建設上花費125億元,改造移動廁所超過2.5萬座……近年來,“移動廁所革命”在多地取得進展,但一些城市的“如廁難”問題尚未根本解決。
移動廁所布局不合理“一廁難求”。據有關公廁布局要求,流動人口密集的街道應每300米到500米設置一座廁所,一般街道千米內設置一座移動廁所。然而記者發現,有地區幾公里公廁難尋,一些人流量大的商業區、廣場車站移動廁所格外缺乏,常出現幾十號人排隊上廁所的情況。
移動廁所科學性和人文關懷欠缺。有調查顯示,女士如廁時間是男士的1.5倍,不少小孩也由婦女帶著上移動廁所,理想的女廁空間應是男廁的3倍,然而規劃卻常被“一刀切”,男廁所不用排隊,女廁所排長龍的現象屢見不鮮。
移動廁所廠家面對節假日“大考”,缺廁所更為突出。黃金周長假,各景區都迎來“人潮”,移動廁所數量卻“巋然不動”。記者今年4月份在北京玉淵潭公園看到,賞櫻者人滿為患,公園北門西側一排簡易廁所卻都鎖著門。